服务热线:13895448712
当前位置: CQ9电子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CQ9电子林业和草原局举行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

时间:2023-03-01 17:15:59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CQ9电子7月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举行2019年第三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周鸿升、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小平出席发布会介绍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宣传中心主任黄采艺主持新闻发布会。

  今天的发布会,主要围绕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和退耕还林工程两个主题进行。我们高兴地邀请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退耕还林(草)工程管理中心主任周鸿升先生、国家公园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唐小平先生,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提问。

  今年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周年。1999开始,我国在广大山区、沙区先后启动实施两轮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下面,请周鸿升主任为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借此机会向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退耕还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由衷的感谢。下面,我分别就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实施进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年总体成效,以及全国退耕还林工作会议等情况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2014年,为加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国家做出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到目前为止,国家共安排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任务5989.49万亩,其中还林5486.88万亩,还草502.61万亩,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目前,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中央已投入687.6亿元。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6年来,工程实施规模由《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时的424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近8000万亩,工程实施省份由2014年的14个省(区、市)扩大到目前的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17年起,退耕还草的补助标准由800元/亩,提高到1000元/亩;退耕还林种苗造林费补助由每亩300元提高到400元,使新一轮退耕还林总的补助标准达到每亩1600元。

  自1999年启动实施两轮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国已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其中,两轮退耕还林还草增加林地面积5.02亿亩,占人工林面积11.8亿亩的42.5%;增加人工草地面积502.61万亩,占人工草地面积2.25亿亩的2.2%。退耕还林工程总投入超过5000亿元,相当于两个半三峡工程的投资规模。

  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对我国新增绿量和地球变得更绿作出了重大贡献。

  贵州省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对近年来全省森林覆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发挥了重要作用,扭转了治理区生态恶化的趋势。长江水利委员会的专家认为,长江输沙量减少,退耕还林工程功不可没。

  按照2016年现价评估,全国退耕还林工程每年产生的生态效益总价值量为1.38万亿元,相当于工程总投入的2.7倍。其中,涵养水源4490亿元、保育土壤1146亿元、固碳释氧2199亿元、林木积累营养物质143亿元、净化大气环境3438亿元、生物多样性保护1802亿元、森林防护606亿元。

  陕西延安自1999年以来,累计退耕还林1077万亩,植被覆盖率从退耕前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绿色边界向北推移400多公里,土壤侵蚀模数由每年每平方公里9000吨降为1077吨,年入黄泥沙由2.58亿吨降到0.31亿吨,降幅达88%。过去水土流失一向严重的黄土高原今日为世界提供了生态修复的成功样本。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不仅使3200万退耕农户从政策补助中户均直接受益9800多元,比较稳定地解决了退耕农户的温饱问题,而且改变了农民的思想意识,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培育了生态经济型的后续产业,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为有效破解“三农”问题、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四川省丘陵、盆地周围地区有400多万个劳动力因实施退耕还林得以转移,外出务工年创收217亿元。

  新一轮退耕还林不再限定还经济林的比例后,各地退耕还经济林的热情高涨,仅2016年全国退耕还经济林就达到818万亩,占年度总任务的61%,以此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林特产品和休闲观光旅游产业,成为农民致富的新途径。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退耕还林(草)农户的监测,2016年退耕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0204元,比2013年增加3381元,年均增长14.4%,比同期全国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2.8个百分点,其中经营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增速分别高4.4个百分点和5.9个百分点。

  实践证明,退耕还林是改革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宏伟战略,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场深刻变革,广大农民改变了传统生产和生活方式,以生态修复为突破口,以培育资源、改善生态为基础,CQ9电子通过发展新型生态经济,开发林草多种功能,向社会提供最短缺的生态产品,实现百姓富、生态美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CQ9电子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把生态承受力弱、不适宜耕种的地退下来,种上树和草,既是从源头防治水土流失、减少自然灾害、固碳增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也是推进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

  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各地的扶贫作用正日益显现。据国家林草局对100个退耕还林样本县的监测,新一轮退耕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覆盖率达18.7%,重庆市城口县、甘肃省环县和会宁县分别达48%、49%和39%。2016-2018年,全国共安排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有关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退耕还林还草任务2946.6万亩,占3年退耕还林总任务的近四分之三。

  贵州省十分重视发挥退耕还林的精准扶贫作用,毕节市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177.2万亩,覆盖了92.5%的贫困乡镇、49.2%的贫困村和32.7%的贫困人口。

  湖北省恩施市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退耕户”的经营模式,引导退耕户以短养长,发展林药、林菌、林菜等产业基地12万亩,年产值3亿元,带动2000多户贫困户户均增收4000元。

  山西省委、省政府把退耕还林还草作为脱贫攻坚八大精准措施之一,既增绿也增收,在一个战场打赢脱贫攻坚和生态治理两场攻坚战,探索出全国推广的“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脱贫模式,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有关部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20年的建设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战略决策,是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英明决策,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卓越实践,已成为人类重建生态系统、建设生态文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典范。

  今年是退耕还林工程实施20周年,2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林业和草原主管部门及各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退耕还林还草取得了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了系统总结20年来退耕还林还草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部署新形势下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经国家林草局党组研究决定,我局将于9月初在陕西省延安市召开全国退耕还林还草工作会议。

  1.全面回顾20年来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历程,系统总结经验,展示退耕还林成效和创新成果,研究部署新形势下退耕还林还草工作;

  2.表彰各地及有关部门在退耕还林还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为了配合召开好这次会议,国家林草局退耕部门与宣传部门密切沟通,相互配合,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工作,比如:编辑出版《中国退耕还林工程白皮书(19992019)》、《退耕还林在中国回望20年》等书籍;发布《退耕还林经济林发展报告2018》;总结推广《退耕还林乡村振兴模式50例》等典型;举办退耕还林工程建设20周年成就图片展等。

  同时,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扩大退耕还林在各层级的影响力,今年初,我们向各工程省退耕还林管理部门提出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强化舆论宣传工作。从目前情况看,效果普遍较好:从宣传形式上,各地关于退耕还林的纸媒新闻、电视新闻连续不断;一批纪录片、微电影、公益宣传片、公益广告正在拍摄;有的省区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印制了宣传画册,等等。

  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自2015年开展以来,一直是公众关心、媒体关注的热点话题。几年来,我局按照中央部署要求,深入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各项重点任务落实,在国家公园管理体制机制、生态保护制度、资源监测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面,有请唐小平副主任为大家介绍详细情况。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以来,我国相继启动了若干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目前,全国共有10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涉及青海、吉林、黑龙江、四川、陕西、甘肃、湖北、福建、浙江、湖南、云南、海南等12个省,总面积约22万平方公里。

  2018年,我局确定为国家公园主管部门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承担了统一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和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重任。主要工作进展有:

  (一)初步探索管理体制改革。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关键在于试“体制”,将创新体制和完善机制放在优先位置。2018年,机构改革后,明确组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加挂国家公园管理局牌子,统一管理国家公园等各类自然保护地,标志着自然保护地领域多头管理的问题得到解决,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改革进程。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依托我局驻地专员办成立了国家公园管理局,实现了跨省区的统一管理,同时与有关省分别成立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共同推进试点工作。青海省、海南省均成立了省级直属的国家公园管理局,统一行使其国家公园范围内的管理事权,明确了主体责任。其它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也分别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二)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将珲春、汪清、老爷岭等多个自然保护区连成一个大区域,自然保护地破碎化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提升,野生动物数量稳步增长。祁连山、东北虎豹、三江源、神农架、钱江源等试点区初步搭建了自然资源监测平台,为实现国家公园立体化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监管格局打下了基础。国家公园试点区分别启动了林(参)地清收还林、生态廊道建设、外来物种清除、茶山专项整治、山体生态治理等工作。

  (三)不断强化基础工作。一是稳步推进各试点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编制,抓紧制定国家公园标准体系、管理办法等。二是协调相关部委,推动落实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资金保障。探索构建财政投入为主、社会投入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三是构建支撑体系、加强宣传交流。成立“国家公园监测评估研究中心”和“国家公园规划研究中心”。主办国家公园国际研讨会及国际高端论坛,积极传播国家公园理念,先后与美国、加拿大、哥斯达黎加、法国、CQ9电子俄罗斯等国家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就国家公园领域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扩大中国国家公园影响力。四是社区共管有效推进。各试点区积极探索社区参与共建共享的保护模式。三江源、神农架、普达措、南山等国家公园设置了生态公益管护岗位,优先吸纳生态移民和当地社区居民参与国家公园保护,社会参与更加广泛,公众影响迅速提升。

  近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建成中国特色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的战略目标,特别是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主体地位的内涵和实现路径。我们理解国家公园的主体地位和功能作用将主要体现在质量和价值上,而不是简单的数量规模上。

  首先,代表性更强。国家公园以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是我国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聚的区域。其保护范围大,生态过程完整,具有全球价值和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

  二是生态区位最为关键。国家公园将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关键区域中居于首要地位,在保护最珍贵、最重要生物多样性集中分布区中居于主导地位,在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生态功能中居于主体地位。

  第三,保护管理最严格。国家公园设立核心保护区和一般管控区两个分区,原则上核心保护区禁止人为活动,一般控制区内限制人为活动。

  第四,管理事权最高。国家公园属于国家事权,全部由国家批准设立,中央直接管理、中央与省级政府共同管理,或委托省级政府管理,国家公园建立后不再保留相同区域的其他保护地类型。

  (一)持续推动顶层设计。加快国家公园立法进程,明确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和程序要求,构建并完善国家公园标准规范体系,推动各类自然保护地整合,符合条件的区域优先设立国家公园。

  (二)加强体制试点指导。加快推进东北虎豹、祁连山、大熊猫等国家公园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审核、报批,CQ9电子持续加强与各部委的沟通联系,积极争取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

  (三)着力开展试点评估。制定《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评估方案》,组织开展第三方评估。针对各国家公园试点区的矿权退出、生态搬迁、资金使用、项目建设等问题开展督查督导。

  (四)研究在保护的基础上发挥国家公园科研、教育、游憩、社区发展等功能,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

  (五)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加强宣传教育与合作交流。

  近5年退耕还林增加的造林面积有多大?在新增的1.33%森林覆盖率中占比多大?

  2014年,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决定。2014-2018年,国家安排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共计5478.7万亩,其中还林4996.9万亩,还草481.8万亩,涉及河北、山西、内蒙古等2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截至2018年,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中央投入565.8亿元。

  大家知道,林木的生长周期比较长,小苗栽植下去后,要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进入到森林覆盖率的计算。而且,根据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要求,当年的计划任务要求在第二年完成;另外,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中,经济林的比例相对较高,这些特点都决定了新一轮的退耕还林工程在最新的森林覆盖率的计算中贡献不是很大。但是从退耕还林工程整体来看,我们进行过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完成退耕还林还草5亿多亩,造林面积占同期我国人工造林总面积的27.7%,位居各大林业重点工程之首,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4个多百分点。

  退耕还林工程在改善生态、增加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在提高退耕农户的经济收入,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消除贫困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国家今后会有多少地区能建设成为国家公园?在自然保护地分类建设管理方面,我们吸收了哪些国外的经验,又有哪些方面体现了中国特色?

  我们正在组织起草《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同时按照设立标准在全国开展生态保护价值评估,编制《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设立标准与布局方案有了初稿,还正在征求各省及相关部门专家的意见,你所提问题的最后结果还不好说。

  按照中央赋予国家公园“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的使命,建设国家公园的区域选择主要考虑几个因素:

  一是聚焦在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等方面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区域,是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度高,祖国的名山大川、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地等会作为划建重点;

  二是聚焦生态安全的需求,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两屏三带”,如果加上海岸线就是“两屏四带”将是布局的重点;

  三是聚焦自然保护地交叉重叠、管理体制杂乱分割的区域,整合各类自然保护地及周边具有保护价值的区域设立国家公园。

  四是与体制试点充分衔接,目前的10个试点区经过第三方评估,如果完成了试点任务、达到了试点预期目标、符合国家公园设立标准,将优先设立为国家公园。

  在具体操作上,按照点面结合的思路进行布局,将全国划为不同的生态地理单元,确保每个单元都有国家公园代表。初步研究全国划为40个单元,每个生态地理单元选择1-2个区域设立国家公园。

  国家公园在世界上已有130多年历史,全球20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建立了国家公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管理经验,也有许多失败教训。我们在推进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的过程中既注重对接国际,也坚持中国特色。

  吸收国际经验主要体现在我们坚持了国际社会关于国家公园的基本共识,以实现国家所有、全民共享、世代传承为目标。如: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最重要的类型之一;建立国家公园是为了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原真性保护,保护大尺度生态过程以及区域内的物种和生态系统特征;国家公园在生态保护的同时,提供精神享受、科研、教育、娱乐、游憩机会,推动自然教育和生态体验等公共服务。由国家直接行使事权,建立统一管理机构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经验。

  我们国家公园的特色主要体现在立足于人多地少、历史悠久、开发强度大的基本国情,突出的有三点:

  一是将国家公园体制作为国家战略,把保护放在第一位,下大力气对那些还基本保持自然状态的区域实行更加严格的保护,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给子孙后代留下珍贵的自然遗产,目前仅三江源、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海南雨林这些试点公园的面积就超过了国土面积的2%,中国推进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的力度之大受到世界瞩目。

  二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形成了许多的天人合一生产生活模式,成为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国家公园不仅保护大面积的自然区域,还要重点关注这些自然区域承载的人文要素,加以保护传承。

  三是生态好的地区也是经济相对落后区,国家公园建设需要肩负生态保护、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等重任,特别是要考虑拟建区域原住居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给他们划定一个大致的范围,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生产生活方式,发展生态经济,使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高度统一。

  请问周主任,您刚才讲到,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6年来,工程实施规模由《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时的4240万亩扩大到目前的近8000万亩。请问多出来的3000多万亩是如何做到的?

  工程实施省份由2014年的14个省(区、市)扩大到目前的22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可退耕地地类在25度以上非基本农田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丹江口库区及三峡库区1525度非基本农田坡耕地的基础上扩大到经批准核减的25度以上基本农田坡耕地,这部分有3700万亩。

  这次机构改革,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统一由林草局管理,有力地推动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的顺利实施。今后,我们要继续努力,争取将国有林区已垦林地草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耕地等地类纳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范围。

  为此,我们会同国家发改委在汇总研究有关省区新的退耕还林还草需求的基础上,起草了拟上报国务院的《关于扩大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请示》,提出了进一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的建议方案,并与自然资源部、财政部、水利部有关司局进行了多次沟通。目前,《关于扩大贫困地区退耕还林还草规模的请示》即将上报国务院审批。

  两办印发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后,我听说一些保护地开始清理和调整保护地的边界,把一些村庄和经济林被划出保护地。请问,林草局是否有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做这样的调整。对国家公园和保护地中的居民及生产活动怎么处理?

  我们现在的保护区是三区管理的,下一步要按两个管控区进行管控,肯定需要进行三区变二区的调整。另外很多省已经划定了生态保护红线,有一些自然保护区没有完全划到生态保护红线内,下一步也需要针对自然保护地与生态红线对接情况进行评估。林草局作为自然保护地的统一管理部门需要制定一个统一的调整规则,至于怎么进行调整,应该建立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首先看那块地方有没有保护价值,另外看生产生活对生态保护有多大影响,以及影响程度和范围是不是在生态承载力的范畴内,如果可控,可以划入一般控制区,允许当地老百姓存在一些生产活动,限定边界范围,要用一个允许清单进行限定。

  关于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提出,要加强科技支撑,构架科学合理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同时要创新自然保护地的创新发展机制。请问将针对哪些问题,加强科技支撑,怎么去支撑?怎样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实现保护和共享协调?

  自然保护要讲科学,不能死看死守。自然界是由不同的生态要素组成的,特别是针对一些珍稀濒危的物种,为什么濒危,有些是人为造成的,还有些是其他因素造成的,所以要进行科学研究,按照科学的方法,借助科学技术进行科学保护管理。因此,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必须要有一个科技支撑机制,希望科技部和林草局能够推出一些涉及国家公园的重大科技支撑项目、一些重大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国家公园及各类自然保护地是个很好的研究自然的科研平台,也欢迎各大科研机构、院校能够把一些长期的野外科研基地向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倾斜,长期监测观察,研究一些重大问题。也需要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为我建立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是天然林保护宣传。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将于近日印发《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请各媒体及时关注并做好消息发布和政策解读。重点就方案出台的意义背景、方案中所涉及天然林保护修复新的政策举措、天保工程实施20多年成效经验以及下一步工作等,进行详细深入解读。

  二是一带一路亚太林业合作宣传。7月22至24日,我局在内蒙古赤峰召开一带一路亚太区域林业合作研讨会,将交流分享亚太区域森林恢复和森林可持续管理工作现状、趋势和机遇。请各媒体着重围绕亚太林业合作进展、亚太森林组织在推动亚太区域林业合作方面发挥的作用、林业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贡献率等展开宣传和报道。

  三是草原保护宣传。全国草原工作会议将于7月24至26日在内蒙锡林浩特召开,这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组建后首次举办的草原专门会议,除分析形势任务、安排部署下一步工作外,会议还邀请了国际国内草原专家做专题报告。此外,本月还将启动“走进壮美草原”主题采访活动。请各媒体围绕上述会议活动,推出一批草原保护修复主题的报道,做好草原生态系统的地位、作用和功能等科普宣传,以及草原保护工作成效展示宣传,有效引导社会公众了解和支持草原保护工作。

  四是虎豹保护宣传。我局于7月27-29日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虎豹跨境保护国际研讨会”,与虎豹分布国共同探讨虎豹保护政策、栖息地管理、野外监测技术标准等,推动建立有效的虎豹跨境保护合作机制。请各媒体结合7月29日“全球老虎日”集中做好会议报道,向国内外广泛宣传我国加强虎豹野外种群和栖息地保护、开展科学研究、推进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试点建设等方面举措和成效。

  五是国有林区改革宣传。按照中央要求,CQ9电子2020年国有林区各项改革任务将全部完成。本季度我们计划组织记者赴黑龙江、内蒙古、吉林等重点国有林区实地采访,深度挖掘这些林区积极推进改革,在完善体制机制、改善生态民生、促进林区转型方面的进展、成效、经验和做法,同时客观反映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希望通过大家的集中报道,助力国有林区改革顺利实现预期目标。

  六是森林城市15周年宣传。今年是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15周年。为展示1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森林城市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本季度开始,我们将以“发展森林城市 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组织开展“森林城市行”主题采访、“走进森林城市”公益活动、“2019年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等,请各媒体积极参与,深度报道森林城市15年建设成果,为我国森林城市建设持续营造良好氛围。

  七是“绿色中国行”公益宣传。“绿色中国行”公益宣传活动开展10年来,已经成为面向全社会弘扬生态文明、传播绿色理念、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平台和宣传窗口,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也得到各大新闻媒体的热情追随和持续宣传。本季度内,“绿色中国行”将陆续在钱江源国家公园、黑龙江七台河、甘肃武威、浙江金华、江苏南京、青海德令哈、四川巴塘等地举办绿色公益宣传活动。请各媒体一如既往,对绿色中国行活动给予关注和报道,与绿色中国同心同行,为绿色中国呐喊助威。

  另外,我们初步定于8月下旬或9月上旬,在甘肃武威召开全国林草宣传工作会议。这是时隔13年,我局首次召开的全国性宣传工作会议。会议选定在甘肃武威召开,还有一层考虑,我们想借机组织媒体记者走进八步沙林场,亲身感受和挖掘“六老汉”的精神和事迹,向社会再推出一批感人至深的精品报道。希望在会议期间,在座媒体朋友能够给予全力支持和专业指导,继续和我们一道,为做好林草宣传工作贡献力量。


标签:林业新闻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