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895448712
当前位置: CQ9电子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CQ9电子福建推进林业改革再出发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时间:2023-03-09 11:15:27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CQ9电子东南网4月26日讯(本网记者 陈楠)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福建推进林业改革再出发新闻发布会,会上有关领导就福建20年林业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问题。

  记者:为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福建省金融部门做了大量工作,能否谈谈福建省在金融领域采取哪些措施,有力支持林业改革发展和“八大工程”建设的。

  省金融监管局副局长谢建潮:近年来,福建省金融全力支持林业“八大工程”实施,为林业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融资环境,1、因“林”施策,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2017年11月,省金融办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林业金融服务指导意见的通知》,打通金融服务林业抚育、流转、交易、收储、赎买等各个环节,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针对林权结构小型化、林地资源分散等特征,在全国率先推出由村级合作社担保的“福林贷”、一卡即贷免担保免抵押的“惠林卡”等“闽林通”系列产品,2016年至今累计发放贷款98.17亿元,受益农户8.6万户。针对林权抵押贷款期限短与林业生产周期长的“短贷长用”矛盾,探索“森林生态银行”模式,通过抵押担保、赎买收储、托管经营等方式提供增信支持。针对林区建设资金供给不足问题,引入开发性、政策性贷款投入建设,其中:国家开发银行与我省、原国家林业局签署意向融资金额600亿元的合作协议,已向我省储备林项目提供授信支持170亿元。一些林业企业还通过上市、发债等方式,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

  2、 “保险+收储”,强化风险保障支持。一是林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我省林业保险主要包括森林综合保险和设施花卉种植保险两大险种,全省实行统一的保险责任、每亩保费和财政补贴政策。近年来,我省还积极创新“指数+森林”保险模式,推进经济林、景观林和名木古树等保险产品“增品扩面”。我省森林综合保险参保面积平均为1.1亿亩、覆盖面保持在90%以上,每1元保费对应保额619元,为全国最高,设施花卉种植保险参保面积达4100亩。二是林权收储机构风险分担作用持续增强。我省各地成立林权收储机构50家,对林权收储机构为林农生产贷款提供担保的,由省级财政按年度担保1.6%给予风险补偿,累计担保金额超16亿元。

  3、 “平台+产品”,发力碳汇金融创新。我省海峡股权交易中心已建成集碳排放权、排污权、用能权交易功能为一体的资源环境生态产品交易平台,累计成交福建林业碳汇350.8万吨,成交金额5168.86万元。同时,我省以三明市、CQ9电子南平市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为依托,推动金融机构在试验区内落地了多笔全国“首单”业务。比如,兴业银行、海峡股交与顺昌国有林场合作,创新全国首单“碳汇质押+远期碳回购”业务,融资规模2000万元;兴业信托发行全省首单碳排放权绿色信托计划,通过受让碳排放权收益权形式,向三钢闽光公司提供1000万元的融资支持,进一步提升绿色资本可得性。

  记者:三明是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请问三明林业局,自习来闽考察1年多以来,三明在持续深化一大改革、接续实施“八大工程”方面取得哪些新突破?

  三明市林业局局长陈平:这一年来,三明市牢记习嘱托,坚持问题导向,加快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建设,从创新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创新林权登记管理机制、创新林业投融资机制、创新林票制度、创新林业碳票制度、创新林业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创新国有林场经营管理机制、创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八项创新”方面推进林改再出发。

  第一方面,是落实三项机制。即全面落实林长制、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生态安全保护3项机制,创建了基层林业执法“一带三”、护林员“四化”管理、森林防火工作“双网双线”、复合主体森林经营、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模式,CQ9电子大力实施森林固碳储碳工程。全市森林面积2718万亩,建成国家储备林85万亩,林业防灾减灾效能大幅提升,森林覆盖率达78.88%,提升了0.15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1.91亿m3、增加了500万m3,森林固碳总量达3.4亿吨,每年产生的固碳增量约1170万吨,是名副其实的“碳库”。

  第二方面,是实现三大突破。一是我们的林业生态价值实现突破。通过开展林业碳票、林票改革试点,加快林票的“三化”步伐,推动林权转票权。发行全国首批林业碳票和林业碳汇收益权;在211个试点村制发林票1.63亿元,试点村村财每年增收5万元以上。二是在林业经营价值上实现突破。出台了承诺制林木采伐管理办法、优化林权措施,进一步保障和放活了林权。三是林业金融价值上的突破。去年新增福林贷、益林贷、林权按揭贷等各类林业信贷9.88亿元,累计发放174.33亿元。

  第三方面,是提升三个水平。一是提升了林业经济利民水平。拓宽产业融合发展路径,出台竹产业发展等扶持政策,2021年全市规模以上林产工业产值达935亿元,林下经济、笋竹、油茶、花卉苗木等特色富民产业产值达620.7亿元。二是提升森林生态惠民水平,在全国率先提出和发展“全域森林康养”,建成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19个,“林深水美人长寿”已成为响亮品牌。三是提升了场村合作富民水平。创新国有林场绩效管理激励、场村合作带联户、跨场联建共发展等机制,实现林场、村财、林农“三增收”,去年场村场民合作经营森林资源面积增加3.7万亩、村财增收1250万元。CQ9电子

  我们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结合三明林情,大力实施“八大工程”,有力助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全市森林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1500个/cm3、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继续蝉联中国“绿都”评价榜首。去年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1210亿元,绿色富民产业实现“一产接二连三”。此外,通过场村合作和林票试点等带动村财增收2400多万元,林农人均涉林纯收入约占可支配收入的30.6%。可以说,三明市的林业高质量发展后劲不断显现。

  记者:刚才在情况介绍中有提到林票制度,能否给大家具体介绍下林票是什么?是如何产生的?有什么优点?

  三明市沙县区区委书记吴健成:首先我介绍一下什么是林票,林票是村集体与国有林场按照“四共一体”的联营模式制发的股权收益凭证。“四共一体”是村集体将林子与国有林场开展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盈、收益共享的合作模式。

  针对村集体林场 “缺资金、缺技术、缺管理”这个问题,沙县鼓励乡镇、村集体、村民小组、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与国有林场合作,依托国有林场的技术、资金、人才和管理优势,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在全省首创“股权共有、经营共管、资本共盈、收益共享”的林业“四共一体”合作模式。然而,在推广过程中,村民只知道村集体合作的林子自己有份,但是值多少钱、什么时候能分到手,心里没有数,也没什么积极性,不利于“四共一体”做大做强。为此,2019年,我们在全省率先推出了林票制改革,将村民在联营山场中的股权价值量化,按当下评估值等额制发林票。林票的出现,给村民吃下了“定心丸”,让他们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山上有多少真金白银,还能随时兑现,村民合作造林的热情高涨。

  举个例子,沙县高砂镇渔珠村与沙县国有林场开展合作联营山场面积700亩,评估价值265万元,村里将山场51%股权转让给沙县国有林场,由国有林场按照“四共一体”的模式进行经营管理,并将村集体所占49%的股份制发林票,每个村民分到了400元的林票,CQ9电子也就是说林票是林农在联营山场中的股权收益凭证,相当于“原始股”。

  林票优点归纳起来有三点:一是提高了经济效益。发行林票使村集体、国有林场、村民之间形成了联林带户的利益联结纽带,通过国有林场“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亩林地可为村财增收1000元、村民增收2400元。此外,林票还具有交易、质押、变现功能,若有林农想将林票变现,国有林场将按年单利3%兜底收购;若林农有资金需求,还能为其贷款增信提额,拓宽了林农增收的渠道。林票成为了林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受到了广大林农的普遍欢迎。目前,沙县区已有45个村发放林票7000多万元,惠及村民3000多户;发放“林票贷”148笔2200多万元。二是扩大了生态效益。林票的出现,促进了林分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助力了碳中和行动。据测算,发行林票的林子一个轮伐期每亩森林固碳量可以提高3吨左右。三是带动了社会效益。发行林票的村每年都有稳定的收入,发展公益事业的资金有着落了,有效提升了村级组织的战斗力;联营山场成为了老百姓的“绿色银行”而且在不断增值,村民们看在眼里、甜在心里,更加拥护林改工作,林业大户、家庭林场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纷纷参与“四共一体”合作,也带动了不少村整村推进林票制改革;许多村民还主动做起了“护林员”,乱砍滥伐少了,林权纠纷少了,促进了林区的和谐稳定。

  下一步,我们拟成立福建沙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推动林票市场化交易,吸引社会资本进山入林,进一步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龙岩市武平县县长于海:大家都知道,今年是习对武平林改作出重要指示20周年,也是对捷文村群众来信作出重要指示4周年。这些年来,武平始终牢记嘱托,用好用足改革关键一招,主要从三个方面打造新时代林改“武平经验”升级版。

  一、“三管齐下”创新林业金融服务机制。抵押、担保、授信“三管齐下”为林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抵押方面,在开展林权直接抵押贷款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天然林可免评估直接抵押贷款”业务,审批额度最高可达100万元。担保方面,在全省率先建立林权抵押贷款村级担保合作社,有效破解了林权抵押贷款处置变现难等问题。授信方面,在全省率先推出“普惠金融·惠林卡”,并作为可复制的经验进行推广。去年建成全省首个林业金融区块链融资服务平台,汇集了15家金融机构上链提供48种专属金融产品。今年又在全省创新推出升级版的生态金融产品“碳金卡”,探索以“碳汇银行”为平台的林业碳汇和碳普惠激励机制。

  二、“三轮驱动”创新林业产业发展机制。一是服务推动。顺应林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整合县林权服务中心和林业技术推广中心职能,成立林业产业服务中心,为林业产业发展提供全产业链服务。二是合作联动。推广“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全县有林业新型经营主体142家,带动了3.3万户林农发展林下经济156万亩。三是龙头带动。用工业化理念发展林业产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以“抓二促一带三”提高产业化水平。全县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市级龙头企业12家,去年实现林业全产业链产值85.4亿元。

  三、“三向转化”创新生态价值实现路径。一是把林库转化为碳库。我们是第一批在全省实施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累计增加“绿色不动产”4.4万亩。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打造了3张国家级生态名片。全县森林蓄积量达2558万立方米,被列为全省20个林业碳中和试点单位之一,空气也能变成“真金白银”。二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建设首批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为抓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武平百香果、象洞鸡摆上厦门“金砖国宴”代言“福建味道”,武平紫灵芝种植1.97万亩、面积全国最大,富贵籽产量占全国市场95%以上,绿茶炒绿产量全省最多,五大特色产业成为富民产业、美丽经济。三是把森林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以建好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国家森林康养基地为抓手,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全县有“森林人家”107家、全省最多,去年实现森林旅游收入12.7亿元,真正把“绿色群山”变成了“幸福靠山”。

  记者:长乐区近年来沿海防护林建设再上新台阶,能否具体介绍下长乐区在沿海防护林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做法?

  一是明确定位、提升标准。近年来,乘着滨海新城建设的东风,我们以建设“海滨城市、山水城市、森林城市”“宜居新城、生态新城”为定位,以争创国家级滨海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人工造林为主要建设方式,将防护功能和生态旅游有机结合,形成山海相拥、林水相依、城乡相融的生态格局。4年多来,长乐沿海累计植树造林9600多亩,CQ9电子平均风速下降40%左右。去年滨海新城岸段成功入围“全国美丽海湾案例”,这也是福建省唯一入选案例。现在的沿海防护林,不仅成为一道防风固沙的生态屏障,还成为了长乐的一张旅游度假、休闲健身的的亮丽名片,也欢迎大家来走走。

  二是系统谋划、分期推进。着眼于滨海新城长远规划和推进速度,结合海岸线特点,规划建设三期总长21.1公里的沿海防护林项目,总投资14.34亿元。这个项目总共三期,其中:一期项目主要是在核心区86平方公里范围,北起长乐机场南侧,南至松下镇北侧沙岸,总长11.8公里,总投资5.45亿元,2019年5月完成验收;二期项目范围延伸到滨海新城188平方公里,北起梅花渔港,南至大鹤林场,总长7.2公里,总投资8.1亿元,目前一期二期项目均已竣工验收,本月将正式启动三期工程;三期项目主要考虑串联防护林一期、二期,打造从梅花到松下,完整的滨海生态长廊,建设总长约2.1公里,总投资0.79亿元。

  1、统筹功能与景观。精心选择树种,靠近海岸线区域,主要以防风固沙树种为主,过渡区域使用固沙树种和景观树种混交造林,远离海岸线区域则主要采用景观树种,实现功能和景观的统一。

  2、统筹建设与养护。针对滨海地区盐度较高、树种存活率低的问题,我们在建设时增设隔盐层,从地下降低海水渗透的盐碱度,为苗木的成活加强了保障。同时,重点加强后期养护,实施市场化运作模式,聘请专业的养护团队进行养护。目前,苗木成活率97%,树木高度从初植的1.2米生长到平均6米,最高的已超8米。

  3、统筹生态与产业。碳汇有“绿色黄金”之称,长乐是全省第二、全市最大的工业区,碳排放市场需求量大;加之长乐陆域面积65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3313平方公里,可以大力发展林业碳汇、海洋碳汇,产业前景广阔。我区已经探索实施了国家级新区首个碳汇造林项目——滨海新城林业碳汇项目,面积约3.5万亩,通过开展林业碳汇的交易。下一步我们还要大力开展海洋碳汇交易,要创新生态价值的实现形式,有利促进产业生态化与生态产业化的有机融合。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标签:林业新闻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