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13895448712
当前位置: CQ9电子 > 新闻资讯 > 公司新闻

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加快林CQ9电子业生态建设

时间:2024-02-07 10:04:09 文章作者:小编 点击:

  CQ9电子延安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核心区,曾经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延安人以崇高的政治责任和神圣的历史使命,坚持用延安精神建设生态、发展生态、巩固生态,大力实施以退耕还林为主的林业生态建设,创造了黄土高原生态可逆的奇迹。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延安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重在保护、要在治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生态环境持续好转,实现了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人更富、物种更多、城乡更美“六大变化”,被誉为“全国退耕还林第一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一)绿色版图持续扩张。自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延安市累计营造林达2355万亩(其中“十三五”期间完成313.5万亩)。截至目前,森林覆盖率达48.07%(含经济林可达53.07%),较1998年提高近15个百分点,植被覆盖度由46.1%升至81.3%,山川大地到处绿意盎然。

  (二)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林草植被恢复后,防风、蓄水、固沙、固土作用显著增强,年入黄泥沙量由过去的2.58亿吨减少到0.31亿吨、降幅达88%;降雨量由“九五”期间450毫米增加到550毫米以上;扬沙天气由过去每年27.2次减少到现在1-2次,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35天,较2014年净增73天,天蓝、地绿、水清成为如今延安的靓丽风景。特别是南部的黄龙山、桥山林区是陕西省五大林区中的两大林区,森林覆盖率达75%以上,植被覆盖度超过90%,是中国黄土高原上的生态绿“芯”,是抵御风沙南侵的重要屏障,对保护区域生态安全、维系黄河安澜、拱卫关中粮仓发挥着巨大作用,被誉为“陕西的一叶肺”。

  (三)生物多样性明显恢复。截至目前,延安现有陆生野生动物264种、种子植物147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12种、Ⅱ级25种、省级13种。子午岭林区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华北豹数量增至110多只,是迄今全国已知华北豹野生种群最为密集的区域,褐马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褐马鸡种群数量增至2800多只,且种群范围在持续扩张。

  (四)群众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延安市大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不仅使80%以上的农民享受到退耕还林补助、生态效益补偿,而且促进了广大农民由倒山种地、广种薄收的传统生产方式向精耕细作、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大棚蔬菜、山地苹果、舍饲养殖等农村产业蓬勃发展,占到群众收入的60%以上,红枣、核桃、花椒等干果经济林和中药材、食用菌、中蜂养殖等林下经济稳步发展,森林乡村、康养基地等森林生态旅游新业态正在兴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革命圣地延安成功实践。

  (五)生态保护体系日臻完善。延安市全面完成国有林场改革,设立国有林场65个CQ9电子、基层林业站59个CQ9电子,进一步规范林地保护利用“一张图”管理平台,森林资源管护能力显著提升。一是延安市自然保护地达21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5个;国家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地质公园2个、风景名胜区3个,自然保护地构架基本形成。二是建成森林防火通道2100多公里,瞭望台64座,组建19支专业、219支半专业森林消防队驻守林区一线,形成了集直升巡逻机、无人巡查机、视频监控等立体管护网络,创下连续21年森林防火形势平稳有序的佳绩。三是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四率”(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全部达标。

  (一)国土绿化任务依然繁重。延安北部白于山区、黄河西岸和洛河峡谷地带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该区域降雨量小、立地条件差、土壤贫瘠,自然修复能力弱,治理难度大,绿化任务繁重。

  (二)森林质量总体水平不高。延安森林分布不均,南北差异明显,森林群落多样性和稳定性不够,公顷蓄积量仅为48.25立方米,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9.64%,全省的89.78%。南部天然林针阔混交和针叶林比例偏低,成熟林、过熟林日益增加,森林功能衰退明显;北部以刺槐、沙棘人工林为主,过密、过纯,森林抗逆性差。

  (三)林草资源保护压力较大。天然林区林下可燃物逐年聚集、载量激增,加之群众户外游、林间游憩趋于常态,森林防火形势日益严峻。林业信息化建设滞后,视频监控、遥感数据、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在资源保护、监测预报中应用不够,非法盗挖盗伐珍稀林木、盗捕滥猎野生动物和侵占林地案件时有发生,个别地方野外放牧现象反弹严重,同时周边地区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时刻危及林草资源安全。

  (四)生态建设投资渠道单一。延安市林业生态建设主要依靠国家和省级补助补贴资金推动,受林业公益性和林业产业回报周期长等因素影响,社会资本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不高,龙头企业、林农大户、家庭林场等引领示范作用不强,食用菌、中蜂养殖等林下经济规模效益不够突出,生态产品供给有差距,导致生态资金投入不足。

  (五)基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以来,基层林场(站)办公、通讯、道路等基础设施得到一定改善,但仍有部分林场(站)生产道路年久失修,强降雨造成林区深处的道路损毁、地质滑塌等问题依然存在。

  (一)因地制宜,科学推进国土绿化。一是北部生态重建区以子长、安塞、吴起、志丹4县区的白于山区为重点,以人工植树种草、封山育林(草)、飞播造林(草)为主,大力开展国土绿化。二是东部黄河沿岸以延川、延长、宜川3县为重点,突出黄河干流西岸纵深10公里治理范围,建设黄河沿岸防护林提质增效带,对延河、洛河等黄河一级支流第一层山脊线内进行林草生态治理,构筑水土流失防线。三是南部天然林生态修复区以4个市直国有林管理局、延安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及宝塔、甘泉、富县、洛川、宜川、黄龙、黄陵等县区的天然林区为重点,以调结构、提质量为主,加大退化林分修复、森林抚育,提高森林质量,构建稳定的林草生态系统。四是延安中心城区及各县(市、区)城区CQ9电子,辐射国家、陕西和市级重点镇,以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和景观效果为主,实施重点区域绿化、“三化一片林”森林乡村建设等项目,提升交通、河流沿线直观视线内绿化治理效果,持续改善人居环境。

  (二)多措并举,提升生态保护水平。一是加强动态监测监管。建立健全监测网络,强化视频监控、无人机巡查、红外线抓拍等科技手段应用,推行APP终端巡护,提升林草资源现代化管护水平,进一步完善林草湿资源“一张图”动态监测体系,高标准开展林草综合监测,实现全市林草资源“一个体系”监测、“一套数据”评价,严控林地、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二是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CQ9电子,编制修订总体规划,全面勘界立标,严格保护界限,确保自然保护地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三是加强基层基础建设。针对部分林场(站)基础设施滞后问题,实施国有林场(站)部建设改造工程,提升水、电、路、气、暖、通讯等设施设备,改善一线管护人员生产生活条件。四是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参照国土、农业、城管、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和其他地市的经验做法,组建成立市县林业行政执法机构,加大非法盗挖盗伐林木、盗捕滥猎野生动物、侵占林地、封山禁牧等案件的查处力度,守护林草资源安全。

  (三)防治结合,筑牢资源安全防线。一是严防森林草原火灾。树牢底线思维CQ9电子,加强林区公路、道路、防火隔离带及物资装备建设,强化应急、林业、公安、气象等部门协作,抓好火情监测预警、防火宣传教育、野外火源管控和应急扑救演练等工作,全面推广应用森林草原防火“互联网+防火督查”系统和“防火码2.0”微信小程序,提升林火监测预防能力,坚决把森林火灾受害率指标控制在0.2‰以内。二是严抓有害生物防治。切实发挥基层林业站(场)监测预报作用,强化林木及木制品检疫检查管理,扎实开展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普查调查,严防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传入。三是严格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野生动物种群和栖息地保护,严格执行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制度,坚决落实禁食决定,切实维护生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持续组织开展古树名木调查,对已查明的古树名木及时挂牌保护,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四)改革创新,激发林草发展活力。一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林地产权,鼓励引导林农利用承包林地经营权、集体林草用地等与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经营,建立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林业经营实体,探索集体林地、林木抵押融资途径,依法盘活林草资源资产,巩固扩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二是注重林草科技推广。依托延安市直国有林管理局和县区管理的国有苗圃、良种基地、草种基地,持续加强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院士工作站等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开展林草种子和种苗培育,实施干果经济林优良品种培育科研项目,强化林农技术培训,做好项目技术转化与应用,为延安市林草生态建设提供种苗保障。三是培育特色林业产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有关措施和要求,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林农企业在不破坏林草植被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红枣、核桃、花椒等干果经济林和中药材、食用菌、中蜂养殖等林下经济,探索开展“森林+旅游”活动,建设一批绿色经济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有效解决增绿与增收问题。四是探索开发林业碳汇。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探索与国内碳汇开发、交易企业合作,试点开展林业碳汇开发,创新弥补生态建设资金不足,缓解地方财政压力,助推乡村振兴投资的新途径,推动提高林地生产力。

  (五)建章立制,构建高效管理体系。一是完善林长制体制机制。严格落实市县林长制会议、督查、考核、信息公开等制度,及时协调市县林长解决林草资源保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建立林长巡林制度,发挥乡、村级林长基层一线管理经验,将责任细化分解到人、到山头地块,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努力构建制度完备、体制顺畅、管理高效的林长制责任体系。二是强化林业法规执行。坚持依法治林、依法管林,在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级林业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延安市退耕还林成果保护条例》《延安市国家地质公园保护条例》等地方法规的执行,制定出台《延安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办法》,切实抓好林业普法宣传教育,全面提升林业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增强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意识,为建设美丽延安提供良好的林业法治环境。三是加强林业项目管理。进一步完善林草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等制度,严格可研报告编制、作业设计(方案)审批、施工监督、落地上图、资金管理等工作,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


标签:林业新闻

【产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