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9电子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也是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之年。全市园林和林业部门党的二十大精神,圆满筹办《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成功创建国际湿地城市,奋力冲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积极推进全域增绿提质,全面加强生态资源管理,不断促进城市能级和品质提升,为打造生态宜居的新时代英雄城市做出重要贡献。
全市新增绿地1001.13公顷,新改建各类公园102个(含口袋公园82个),建设林荫路102公里、绿道100.34公里、绿色驿站113个。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09%,绿地率40.0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99平方米。完成植树造林2.02万亩。
2022年11月5日至13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和日内瓦同步举行,来自142个缔约方和国际组织的近千名代表参会。习以视频方式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珍爱湿地守护未来推进湿地保护全球行动》的重要致辞,对武汉作出“中国有很多城市像武汉一样,同湿地融为一体,生态宜居”的重要肯定。此次大会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我国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武汉的一项重大任务。在自然资源部、国家林草局、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统筹领导下,武汉举全市之力、汇全民之智,完成沉湖等4个考察点及11个区57条保障线路环境综合整治,建成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周年成就展,成功举办了一场中国气派、荆楚特色、江城风貌、世界影响的国际盛会。大会形成了《武汉宣言》等标志性成果,通过了包括我国提议的《将湿地保护和修复恢复纳入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等3项决议在内的21项决议,搭建了湿地保护大平台。《湿地公约》秘书长穆松达·蒙巴多次高度肯定中国为湿地保护所做的贡献,赞美武汉有美丽的湿地生态系统。
坚持保护优先CQ9电子、系统治理、科学修复原则,扎实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实施沉湖湿地保护与修复,2022年在此越冬水鸟达10万只。完成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二期工程,建成“智慧湿地”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申报、认证、示范等,累计打造小微湿地32处,湿地生态功能不断辐射。持续开展重点区域鸟类监测,截至2022年底,观测记录到鸟类总数达452种,连续九年在天兴洲监测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鹳;2022年5月,在东湖高新区豹澥湖发现青头潜鸭7处巢穴,种群数量达110余只。2022年6月,武汉获得全球湿地保护最高荣誉“国际湿地城市”,成为全球43个获此殊荣的城市中首个人口过千万的城市。
立足武汉湿地资源保护,组编《江城武汉:千年的湿地文明》等湿地系列书籍专刊5部、制作武汉首部湿地纪录片3集、推出《东湖:生态绿心》等宣传片5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新西兰联合报等50余家媒体深度报道,生动讲述江城湿地故事。央视《焦点访谈》以“珍爱湿地 守护未来”为主题,报道武汉湿地保护修复经验。央视国际频道推出《云梦江城》中英文纪录片8集。全网媒体阅读量超11亿次,相关微博线亿次。武汉湿地之城的新名片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城市影响力和美誉度显著提升。
以“共建美丽武汉,共享绿色家园”为主题,组织开展“强国林”“共青林”“英雄林”等主题纪念林全民义务植树活动。3月15日,省市领导身体力行,前往长江新区府澴河滨江公园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种下旱柳、乌桕等湿生树种近300株,为河滩增添一片新绿,掀起植树活动高潮。依托林场、公园绿地及社区绿色驿站等阵地,全年策划开展“守护城市精灵栖息地”“我为绿植来消暑”等各类主题尽责活动310场,吸引市民群众热情参与。全年植树131万株、抚育管护11万株、认养1.3万株,将“一季植树”变“四季尽责”。
策划开展以“绿动武汉”为主题的全民义务植树系列宣传活动,推广全民义务植树八类尽责形式。创意推出义务植树动画短片和主题海报,在全市户外大屏刊播。在线发起全民“晒”绿分享活动,吸引百万人次参与互动,分享植绿护绿心得。线下通过快闪打卡、文创周边,构建多元传播路径。设立义务植树尽责打卡装置,生动宣传推介尽责形式,营造爱绿植绿护绿浓厚氛围。
市绿委办、市文明办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绿色驿站进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打造绿色驿站品牌,推动绿色服务向基层延伸,努力打通生态文明建设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全年新建绿色驿站113个,在全市率先打造一批具有识绿、建绿、赏绿、养绿、换绿、医绿、购绿等便民服务功能的绿色驿站样板,实现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积极开展绿色创建工作,评选园林式小区1381个、花园家庭100个,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武汉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
武汉市园林绿化提升三年行动,实施生态骨架CQ9电子、千园之城、穿城绿道、景观大道、花漾江城、生态修复、乡村振兴、城市圈绿网等八大工程。高标准完成东湖听涛景区提升及落雁景区湿地生境半岛项目、环汉口绿道—张公堤绿道工程、沙湖湿地艺术园、龙阳湖半岛、樱花溪公园等精品园林工程,着力推进东西山系人文绿道、武汉动物园综合改造等重大项目。参与第十三届中国(徐州)国际园林博览会和湖北省第三届(荆门)园林博览会CQ9电子,获评“最佳展园”和“先进单位”。沙湖公园等5个城市公园、兴业路口袋公园等13个口袋公园获评湖北省最美城市公园、最美口袋公园。全市各类公园总数突破800个,稳步迈向“千园之城”。据2022年《中国主要城市公园评估报告》显示,武汉公园分布均好度位居全国特大城市前列。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工作高分通过省住建厅初检,并正式向住建部申报。
。实施解放公园景观提升行动,通过精细化管理让老公园焕发新生机,树立“精致公园”标杆。出台《武汉市精致公园管护图则》,首次在全市开展“精致公园”评选。建设林荫路102公里,补栽行道树2万株,建成园林小景100处、特色景观路20条、花漾街区15处,打造首批花园路口,完成沿江大道、三阳路等35条道路花卉景观提升,实施老旧小区绿化提升105个。结合党的二十大、《湿地公约》大会等重要活动及节庆,布置时令花卉3000余万盆、三角梅桩景2200盆、立体花坛36处,对全市100余万株月季进行花期调控3次,武汉花城特色日益彰显。高效应对干旱、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对40万株树木采取“一树一袋”精准抗旱措施,打赢抗旱保绿攻坚战。全面构建园林绿化立体管养体系,突出精细化管养,加大考评力度,实现道路、公园等绿化建设、管理及养护全过程监管。
全市累计建成城市公园188个,其中免费开放179个。创新推出“公园梦想家”“公园文创大赛”“公园大课堂”等系列公园文化季活动860场,全年公园累计接待游客8500万人次,公园成为市民尽享幸福生活的美好乐园。黄鹤楼公园在中法文化之春活动期间举办《巴黎的树》摄影展,为游客带来一场艺术视觉盛宴;解放公园“湿地,我的家”最美童画展,吸引游客纷纷驻足观赏;堤角公园开展“大手小手共绘长卷祝福祖国”活动,激发游客爱国热情;龟山公园观鸟活动为游客带来全新体验。
创新开展自然通识课、湿地小卫士、梦想农场进校园等自然教育活动100余场。《长江那么大,给它们留下家》江豚主题科普作品获全市科普微视频大赛一等奖。拓展自然教育空间和功能,武汉园博园、武汉耕读庄园、武汉紫薇都市田园、武汉壹角登生态园获评2022年湖北省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开展“花漾武汉”花事花展系列活动,助推武汉“花卉+”产业发展。迎春花市首次投放“惠民鲜花券”引领绿色消费;荷花节突出盛夏“夜游”特色,营造沉浸式赏荷体验;第三届家庭园艺展创新实现“永久花园+节日花展”模式;首届桂花节推出赏桂佳境18处,开展“讲桂”“识桂”等主题活动;第39届金秋菊展在全市设置展区16个,展出菊花小景193组、菊花123万盆、品种1500个。
各部门CQ9电子、市属国企结合职能职责,积极参与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及湿地花城打造等工作,合力推动武汉绿化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城市生态品质。
市城管委、水务局、自然资源局、交通运输局等市绿委会成员单位积极参加金秋菊展等专项行动。市房管局积极开展园林式小区创建,持续推动小区绿化环境提升。市生态环境局、市教育局、团市委围绕湿地保护等主题,组织开展青少年生态环境实践活动,推动绿色学校创建,培育绿色校园文化。
武汉城建集团持续推进武汉市苗木科技创新示范园二期(安山苗圃、柏泉苗圃)、东西山系人文绿道示范段(龟山段—蛇山段)等项目建设。武汉地铁集团新建轨道交通7号线公顷。市城司开展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国博公园、莲花公园以及市政道路工程配套绿化建设,新建绿地面积34.1公顷。市城发集团完成杨泗港都市T台、南岸嘴江滩公园、洪山江滩(白沙洲大桥—杨泗港大桥段)等园林绿化项目,加快推进百里长江生态廊道—青山湿地及北洋桥中央生态公园项目,新增绿地面积60.4公顷。五、多措并举,森林资源管护成效显著
”向“全面见效”深化,取得积极成效。市委书记、市长任总林长,市长签发1号总林长令,以上率下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制度框架。建立“四级林长+护林员”林长制责任体系,在全市10个涉林区建立专兼职护林员队伍,实行网格化管理。拓展林长职责边界,将林长制范围从森林资源管理扩大到森林、湿地资源管理。我市上榜湖北省林长制工作激励市县名单。(二)持续抓好国土绿化
高水平保护国土绿化攻坚提升行动,统筹工程造林、项目造林、空间补绿,完成植树造林2.02万亩、森林抚育8.9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退化林修复0.4万亩。完成青山长江森林2000亩等重点造林项目。启动新一轮破损山体生态修复。建立将军山碳中和示范林基地1153亩,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三)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管理
严格森林资源依法管理,坚持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定额管理,坚持限额采伐、凭证采伐制度。积极争取国家、省林地定额支持,全力保障重大项目用林需求。组织开展森林督查和打击毁林行动,督促各区依法处理且全部清零。完成林草湿动态监测,推进森林资源监测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更新。实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和挂牌更新,对全市
”监测系统,实现巡护管理信息化。克服历史罕见持续高温干旱考验,在森林重点防火期发布森林防火令,采取强化野外火源管控、基础设施建设、早期火情处置等措施,保障全市森林防火安全。在全省林业系统森林防火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精准防治,完成年度松材线虫病疫木除治任务。全面监测红火蚁,开展美国白蛾防控,及时铲除加拿大一枝黄花CQ9电子。(五)扎实推进绿色富民产业
黄陂、新洲等区建成“村增万树”示范村32个、标准村134个,江夏、黄陂等区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镇2个、森林乡村7个。启动全市油茶产业扩面提质增效行动,新造油茶0.39万亩,低改油茶0.9万亩。培育森林康养、生态休闲、花卉苗木等绿色产业及龙头企业,全年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9家,建立“两山”示范基地8个,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六、创新改革,行业发展动力不断加强
项,公布并动态调整公共服务事项实施清单,实现“清单之外无审批”。推进“互联网+监管”,录入案件979件,在30家市直部门中综合排名靠前。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实现所有行政许可事项全程网办。加强信用制度平台建设,“武汉市园林绿化诚信管理系统(试行)”录入企业309家。通过政务网站主动公开信息376条,受理办结依申请公开24件,答复率100%。“双评议”满意率100%。(二)改革工作多点突破
统筹推进“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化国际湿地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打造有湿地花城特色的公园城市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等3个改革项目。创新“林长+检察长”“林长+警长”联动方式,推进涉林行政、刑事执法与检察监督工作有效衔接。“武汉市东西湖区李某盗伐林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成功入选湖北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典型案例。组织近500名园林行业从业人员完成职业技能等级贯通和认定评价,培养新时代园林工匠。(三)法治建设有序推进
推动城市园林绿化行政执法工作再上新台阶。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开展系列宣贯活动,联动武汉市法院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在涨渡湖建立首个生态司法修复基地。(四)科技能力稳步提升
《以提升武汉森林碳汇能力为目的的森林经营模式研究》等19项课题立项,《园林刺吸性害虫天敌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等11
项课题结题。少果毛悬铃木新品种“园科22”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初审,新优品种楚系樱花实现基地培育30亩。市园林科学研究院《长江流域城市绿化新发高风险病虫害精准监测和防控关键技术及应用》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在第36届全国荷花展“碗莲栽培技术”评比中,我市2个作品获金奖、3个作品获银奖。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
”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全市园林和林业部门将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的重要致辞精神,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擦亮国际湿地城市名片,全力冲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奋力谱写园林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努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武汉新画卷。